本文来源:时代财经 作者:吴悦
小米宣布苏炳添为品牌代言人 图片来源:小米
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梦想也一定会实现!”
8月10日晚,雷军召开了2021年年度演讲和新品发布会。舞台上的雷军依然穿着他那套经典的蓝色衬衫和牛仔裤,自信且热忱,回顾了业10年来小米经历的种种艰难时刻。在演讲的最高潮,雷军顿了顿,说出了小米的新目标:三年成为全球第一。“如果我不说出小米的目标,会有人认为我们胆怯。”
放在几年前,这样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。全球手机市场一直被苹果、三星等国际品牌垄断,五年前小米还是一个“没被苹果放在眼里”的品牌。
雷军在演讲中念念不忘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场景。当时的主持人问雷军小米未来的发展战略,雷军说,“我们的目标是五到十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。”主持人立刻问当时的苹果高级副总裁的看法,他回答说,“It's easy to say, it's much difficult to do.”台下几百位观众哄堂大笑。当时的小米还太小,似乎不足以与手机届的“霸主”扳手腕。
但是现在,小米已经用实力“打脸”了苹果高管。国际调研公司IDC报告显示,2021年第二季度,小米的手机销量超过苹果,首次成为了全球第二。小米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.9%,销量同比增长86.6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还提到,20201年Q2,小米在欧洲销量首次登顶,市场份额超越苹果和三星,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达到这个成就。
但小米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,而是提出了“全球第一”这个更高的目标。当然,“打脸”苹果高管也只是一个插曲,真正值得观察的是,小米究竟凭借什么冲出国际品牌的重围三年成为全球第一?它能成为中国改写全球格局的领导者吗?
创新:从挑战者到引领者
在《雷军请你超大杯》这一谈话节目中,量大行业先锋雷军和孟京辉进行了一场碰撞对谈。雷军提到,“在科技行业做先锋,是很难、很残酷的,你一定得不断的突破自己,不断的突破整个行业对你的限制,不断突破固有的规则,否则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。”
所谓“不断固有的规则”,其实就是创新精神。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成长为可以与苹果扳手腕的同等级对手,小米的胜出没有花哨的秘诀,只是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,全力冲击苹果最优势的高端市场。
这一点从小米的产品便可以看出。仔细梳理小米近年来的创新,不难发现,小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新体系。
比如,影像方面“争首发”。2019年小米全球首发搭载1亿像素的小米CC9 Pro手机,今年又首发了GN2超大底主摄镜头和液态镜头。并且相关零部件的采用从供应商主导转型成联合研发,用市场需求引导研发方向。
手机品质“争极致”。小米MIX的出现开创了手机全面屏技术,2020年领先发布“第三代屏下相机预研技术;小米是手机陶瓷材质的开创者,大大提升了高端机的品质;同时小米也是AIoT生态的开创者,小米的产品早已走入千家万户。
用户使用“争体验”。小米的充电体验持续领跑市场,在业内率先实现了200W有线充电,今年1月首发了移动端的隔空充电技术,手机无需放在充电板上,拿着玩游戏时也可以充电;小米也是国内智能家居生态领导者,抢先布局UWB无线载波通信技术。
在此次的发布会中,小米也发布了多款产品,具有强烈的面向未来创新的领导者格局。正如canalys分析师在发布全球智能手机第二季度时所说“小米已经完成了从挑战者到市场领导者的商业升级。
比如,MIX4使用了开创性的第三代CUP全面屏,可以将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之下,且与手机其他部分的3D柔性屏显示效果几乎一致,寿命也几乎一致。雷军介绍,该技术2018年底便已经立项,研发投入5个亿。
小米MIX4还搭载新型无线通信技术UWB一指连。UWB支持500MHz超宽频带,通过机身上UWB天线发射纳秒级超窄脉冲,实现高精度、高安全性、抗干扰的空间定位能力。在UWB一指连的支持下,小米MIX 4以更准确和安全的方式,将手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,指向哪个设备就能随手控制。
相比之下,苹果这几年可谓是创新乏力,有很多一直被吐槽,从未去改变的功能体验。比如略显过时的刘海屏、无屏下指纹识别、20W充电续航堪忧、iPhone12信号差、全系无高刷、造型工艺毫无新意等。
无谓:艰难时刻的选择成就了小米
“我不是什么天才,也不是什么劳模,更不是什么战神。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,为了梦想,为了热爱的事业,敢做选择敢死磕。有时候,这种不管不顾不问的投入,才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可能。 ”在演讲中,雷军回顾创业11年来的困难,这样评价自己。
从整场演讲中能看出,雷军身上充满着理想主义精神、不怕做选择的勇气和一点天真的气质。这些品质让他在过去无数个艰难的时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,成就了今天的小米。
2018年7月9日,小米在港交所上市破发,这成了雷军心里很长时间走不出去的一道坎。
雷军回忆说,仪式结束后,面对媒体的追堵,他和几个联合创始人甚至躲进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。在当天的答谢宴上,雷军喝了很多酒,一遍一遍地说着,“对不住大家了。我们会努力工作,一定要让IPO投资者赚一倍!”但后来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小米股价一路跌到2019年9月的8.28港币。
当时有投资者指明一定要见雷军,刚见面寒暄了几句他就不客气地说,“你们小米怎么让我亏了这么多钱?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干的?”接着他从战略到产品到管理,把雷军当成小学生一样数落了一个多小时。雷军回忆,当时自己衬衫都湿了,一个人在会议室待了很久,很绝望。
后来他问自己,“如果我是投资者,会不会买小米股票?”顺着这个问题,雷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——回购股票。在董事会的支持下,小米掏了36亿港币以9.35的港币/股的价格买了大量小米港币。“现在看来是抄到底了,但这个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,万一抄到半山腰了呢?”
此后小米股价开始慢慢回升,到2021年1月4日,收盘价34港币,实现了让投资者赚一倍的承诺。雷军笑说,到此他才终于放下了心里包袱,卸载了各种炒股软件,再也不用关心股价了。从此可以“喂马劈柴,周游世界”。经历这件事后,雷军感触最大的是,“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。”
除相信自己,雷军还有一个信条是“相信米粉、依靠米粉”。这在小米冲击高端的路径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馈。
小米针对大众市场的Redmi手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甚至推动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但却稀释了小米品牌,不少人认为小米只能做中低端手机。
于是小米开始筹划面向高端市场的小米10,但这需要巨大的投资。小米内部当时算了一笔账,小米10要想做到不亏损,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定价超过4000,销量超过200台。
当时整个团队都顶着巨大的压力,雷军也懵了一段时间,后来认为只有一条路:相信米粉、依靠米粉。“中国有1亿多人在用小米手机,只要把产品做好,一定有2%的用户愿意相信我们。”
这个观点给了团队很大的信心,他们要做的事情也只剩下好好打磨产品。所以即便当时股价低迷,小米也还在拼命投研发。
果不其然,小米10首发1分钟破2亿销售额,如今累计销量已达577万台。
在演讲中,雷军还特地提到了自己在旅途中和一位米粉相识的故事。他说,“世界各地有千千万万米粉,十年来一直支持我们,相信我们。因为这些信任,我们才走到了今天的全球第二。也正是因为信任,让我有勇气站在这里告诉大家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标。”
为回报米粉,在此次发布会上,雷军也宣布,为小米手机1 首批用户每人赠送价值1999 元的红包。
在演讲中,雷军回朔了小米高端产品小米11 Ultra的研发故事。
“为手机拍照的发烧友专门做款手机,追求巅峰的相机体验,这就是 小米11 Ultra。Ultra就是极致的意思。”
由于这款手机研发设计复杂,时间紧迫,用户预期高,初期因为部分细节的问题被用户质疑,小米组织了专门团队持续优化,基础体验已经有显著提升。而小米的高端之路也才刚刚开始。
就在小米稳步增长的时候,又遭到了美国的DoD制裁,美政府认为其涉军,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。当时摆在小米面前的有两条路,要么认了,要么起诉美国政府。当时没有任何一个起诉成功的案例,内部也有不少人考虑到贸然起诉会招致更大的打击。
后来,小米还是决定直接起诉美国政府,用堂堂正正的方式捍卫小米的合法权益。经过几个回合的交锋,小米于5月25日胜诉。
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案例,小米的胜诉无疑成为民族品牌的榜样,成为在小米之后,又有几家中国公司起诉成功。
技术:中国品牌新一轮全球崛起的显著特色
当然,要成为超越苹果,三年时间全球第一的民族品牌,最重要的永远是技术。
创新是实现伟大梦想、对抗不确定性的终极法宝,技术立业是新一轮中国品牌崛起的显著特点。福布斯2021年中国最佳CEO榜,对50位入选CEO的评价是在不确定性中领航,对荣登榜首的雷军的评论,从2014年福布斯亚洲版的“智能手机界的后起之秀”,变成了2021年的“依然是个狠角色”。
小米的技术立业也从来不是在口头上说说,而是真正去投入,死磕技术核心,并吸引和留住最顶尖的人才。
自去年推出首款高端旗舰小米10系列以来,小米在影像、屏幕、快充、工艺、AI、AIoT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不断,多方位引领了行业的演进方向。这点从此次发布会的产品中可见一斑。
并且2020年起,小米技术研发投入就近百亿,今年预计超过130亿元。同时,小米今年将招募超过5000名工程师,研发团队规模将达到1.6万人。
在组织能力建设上,小米过去三年外部引进了一批年富力强、经验丰富的高管,内部提拔了几位年轻的集团高管和几十位年轻的总经理,并陆续推出了多项创新人才的激励措施。其中,小米近期披露了“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”,授予3904名优秀工程师约7000万股小米股票,并且面向122位技术专家、新十年创业者计划首批入选者、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长达十年的新激励计划,授予超过1.19亿股的小米股票。
面向新十年,站在全球第二的高度,小米准备以技术创新的先锋性,再次带动国产品牌的崛起,向全球第一发起冲击,并以更多探索未来的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。这份追梦的坚持,值得肯定。